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最新动态 > 报导/言论

大马华人:移民 居民 公民

时间:2009-09-08  来源:星洲日报  作者:文平强 点击:

独立前,华人被认为是“过境鸟”的言论是殖民幕僚编造的神话。同样的,“懒惰土著论”也是殖民幕僚所造的,已故Syed Hussein Alatas 教授曾著书推翻这个具耻辱性的论调。然而,对于华人的“寄居”之言说,至今还留在某些政治人物的脑海里。
 
马来西亚是个多族群的国家,3大民族是由多元化的族群所组成。根据早期的人口调查报告,马来族是由马来人、爪哇人、亚齐人、武吉斯人、班查尔人、博亚人等所组成;华族是福建人、广府人、客家人、潮州人、海南人、广西人、福州人等组成的;而“印度族”则是由泰米尔人、孟加拉人、僧伽罗人、锡克人等组成。
 
华族与印度族是在殖民时代迁入和被引进到本国,部份的马来族是从印度尼西亚群岛迁入的。根据1911年马来联合政府(即霹雳、雪兰莪、森美兰及彭亨)人口报告,20%的马来族来自印尼。
 
大部份的印度族则是以官方认同的方式引进。他们以廉价劳工的身份,在国家发展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马来西亚曾经是世界最大橡胶生产国,而印度劳工的贡献功不可没。
 
华人到马来亚各地的矿场、橡胶园、港口及小市镇寻求就业与生活。其中一部份人是经过官方或教会赞助而迁入的;一些开拓者则是由当地马来统治者引进或以合作方式迁入。19世纪末引进的福州人对实兆远和砂拉越诗巫地区的开发是较特出的例子。在北婆罗洲,当时的殖民政权是依靠华人来促进农业发展,目的都是以拓殖者身份来开发原始森林和无人居住的处女地。与其说这些是移民,不如说是官方引进的永久居住者。
 
据史料记载,中国在公元一世纪就开始与马来半岛接触。郑和则在1403年第一次到马六甲。据前新加坡东南亚研究所所长Kernial Singh Sandhu的研究,可以肯定的是华人在马六甲永久性的居住始于17世纪。当时马六甲市就有了一个华人村,位置于现在的Jalan Hang Kasturi。
 
在槟榔屿,1786年英国人莱特登陆不久后,华人甲必丹辜礼欢曾以渔网为见面礼。辜的后代至今在槟城已居住了六代,并为家族与国家在不同领域上带来显著的成就。
 
马六甲的“海峡华人”组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峇峇族群,几代人都居住在这里。在马来西亚其他的地区,大部份华人在19世纪末或20世纪初就迁入。他们是国家发展的先驱和开拓者。马来西亚今天的成就,有他们的血汗、泪水、牺牲和贡献。2000年人口报告显示,马来西亚华裔人口为569万人,全部都已被确认为马来西亚公民。
 
华人寄居者言论是扭曲历史的事实。至于移民后代的言说,最新的官方统计显示,大部份的新移民属于印尼和菲律宾人。这是依据出生在外国的人口数字。
 
根据2000年人口调查报告,156万人(或总人口的7%)出生在马来西亚以外的国家。其中可以确认出生国家的有111万人。又在111万人之中,66万(59%)出生于印尼、13万(12%)出生于菲律宾。至于华人,只有5万5000出生于中国。
 
2000年与1980年相比,情形有了巨大的转变。1980年,出生在印尼和菲律宾的人分别为12万和4万8000人,华人则是28万人。
 
明显的,1980年至2000年之间,在中国出生的马来西亚人口下降了80%。相比之下,出生在印尼的人数则增加了430%。可见,中国出生的华人是二战前移民所留下的数目。久而久之,在中国出生的人口数字几乎会完全消失。相反的自1980年开始,马来西亚境内来自印尼和菲律宾的移民有猛增的趋势。
 
结合史料推论,把本地出生的公民视为寄居者或外来者,是远离了历史事实和误导人们的言论之举。英语有一句谚语来形容这做法,即“向着错的树吠叫”(barking up the wrong tree)。

摘自:http://opinions.sinchew-i.com/taxonomy/term/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