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华研智库 > 媒体访问 > 报章

若出现悬峙议会,新组政模式或成宪政惯例

时间:2022-11-20  来源:   点击:

301.jpg 

图片来源:《星洲日报》

 
(吉隆坡17日讯)华研智库发布“第15届全国大选选情趁势分析”显示,在我国选举历史里,联邦层级的选举不曾出现过无单一阵营过半的状况,如果这次大选结果真的出现悬峙议会,则新政府的组成方式将成为未来的宪政惯例。
 
该分析指出,一旦宪政惯例被建立,可深化马来西亚君主立宪的制度,同时可避免其他议席并非最多的政党,赶在第一大党组阁前凑足人数,这种举动也被视为违背大多数民意且扭曲选民在选举的抉择。
 
一党独大局面不复返
 
“这届大选所面对的不明朗状况,需等待选举结果出炉后自有分晓,无论如何,在面临马来政治碎片化的状况,过去巫统一党独大的局面将不复返,国人需要更深切的思考未来送个国家需要什么样的政党政治。”
 
分析报告说,2008年308政治海啸无预警的来袭,让马来西亚在民主化的路上跨越了一大步,选民在2018年成功,用选票来实现独立来的第一次政党轮替,使民主化的步伐仍不断前进。
 
本届大选存3标杆性意义
 
该分析提到,这届大选,全国选民共有2117万名,存有几个标杆性的意义。其一是选民在上届大选已释放一个重要的讯息,即政府可能因为贪腐、无能与施政失败的因素而在选举被撤换。在经历了喜来登事件后,尤其是国会议员对民意的背叛,许多选民认为有必要在这次选举挺身而出,透过选票向政治人物发出信息,即候选人必须遵循其许下的承诺,而选民的选票,具有对现任者或候选人奖赏或惩罚的功能。
 
"其二,本次选举参选的三大阵营,即国阵、希盟与国盟,皆是有执政联邦政府经验的政治联盟。因此,这也是马来西亚选民第一次得透过三大联盟过去的执政表现,从而选择对国家未来的发展与前景最为有利的政府。
 
“其三,国会在2019年通过宪法修正案,有资格成为选民的最低年龄从原有的21岁降至18岁。不仅如化,所有符合资格的公民无需登记,可自动成为选民,这也让总选民数从2018年大选的1494万激增至2117万。选民数的暴增,将为这次选举结果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尤其是25岁下首投族的倾向,可能会左右选举观最终结果。”
 
纵观有关趋势,19日的全国大选有可能呈现出没有任何阵营过半的结果,届时,各联盟需要拉拢其他政党,从凑足至少112个议员的支持来成立新一届的政府。最终究竟是什公联盟可以达成协议成功组织政府,将是选后最为关键的发展。
 
302.jpg
 
图片来源:《星洲日报》
 
“国阵+国盟”“国阵+希盟”可能性较高
 
目前可考虑的4种合作可能性,分别是:1.国阵与国盟、2.国阵与希盟、3.希盟与国盟、4.国阵、国盟、希盟合组大团结政府。
 
该分析以最高可能的组合,即1和2作出讨论:
 
1.国阵与国盟合组政府:
 
喜来登事件的发生,促使国阵、伊斯兰党和退出希盟的土著团结党合作,组成马来人团结政府。虽然政府内仍有其他政党,惟绝大多数的阁员皆来自以上三党。然而,三党由于共享同样的选票市场,因此其竟争关系自然大于合作关系。这也使得2020年之后直至国会解散前,各党的摩擦不断发生,进而影响国家的稳定,2021年8月,巫统的“法庭帮”成功拉下慕尤丁,最终由巫统副主席兼当时的副首伊斯迈沙比利出任第9任首相。国阵和国盟的不咬弦,彼此的紧张关系恐怕无法在短期解决,但是,这个联盟在选后组成政府的可能性仍旧存在。
 
304.jpg
 
图片来源:《星洲日报》
 
2.国阵与斋盟合组政府:
 
希盟如果在来届国会成为第一大阵营,意味巫统可能上演滑铁卢,不仅将大部分马来选区拱手让给国盟甚至在新国会沦为排名第3的阵营。希盟若须凑足过半议员组织政府,除了若干沙巴、砂拉越政党外,可能会将巫统纳入考虑,并成为合作的政党。希盟在2018年篇下选举后,只历经22个月就倒台,其中一大因素是缺乏马来选民的支持与信任,在野党得以透过煽动种族与宗教的情绪来加大马来社群对该政府的不满。希盟或许需要从这个经历中吸取教训,招揽一个具有相当马来基层势力的政党加入政府(目前的状况希盟似乎不可能与土著团结党或伊斯兰党合作),这可降低新政府再度彼标签为反马来人。
 
巫统若挫败 扎希将被拉下马
 
该分析认为,由于从阿末扎希为首的“法庭帮”坚持在雨季举行选举,并在选举提名前夕割爱不少重量级领袖,他必会对巫统在本次选举的挫败付上政治责任,在即将举行的巫统党选可能被撤换。若由凯里、希山慕丁或是看守首相依斯迈沙比利等较不具负面形象的人物领导溃败后的巫统,相信将进人凯里所谓的“清理巫统”的阶段,送个马来政党可能意识到未来的全国大选也需要其他族群的支持,进而走回中庸政治的轨道。
 
另一方面,华研智库分析指出,在马六甲和柔佛举行的州选,国阵掌握超过三分乏二议席的优势取得大胜,这个成绩主要可从两个因素来分析。第一、土团党自希盟出走后,从后者手中取走至少过半的马来选票,而希盟在仍旧掌握非马来选票的情况下,导致反对党之间的得票分散,最终国阵得在许多议席少于过半的得票下取胜。第二,整体投票率的下降,两场州选举的投票率分别为65.9%和54.9%。除了疫情因素导致许多旅居国外的国民无法回国投票外,不少选民仍对喜来登事件记忆犹新,认为即使投票也可能让透过选举产生的政府被更换,因此对选举的菜单示存疑,最终选择不投票。
 
304.jpg 
 
图片来源:《星洲日报》
 
投票率多寡撼动结果
 
“这次大选不仅要选出222个国会议员与3个州共计116个州议员,更重要的是选民的一票将直接决定什么政党将有机会组织新政府。换言之,这是一场选出马来西亚新一届联邦政府的选举,这对国家未来5年的整体走向,以及对经济、社会、教育等政策带来决定性的影响。另外,开票当天投票率的多寡,特别是选情胶着的边缘选区,可能会撼动最终的选举成绩。”
 
此外,分析也提到,霹雳州在本次选举被希盟视为前线州。希盟与前身的人民联盟曾分别在2008与2018年两度赢下霹雳州,2013年则获得过半的普选票却因为无法获得足够的议席而与政权失之交臂。伊斯兰党在上届选举于北霹雳表现不俗且赢下3个州议席,若本次大选能透过国盟在全国各地的声势乘胜追击,预料将赢得比上届还来得多的议席。
 
“希盟则不仅需要守住近打河流域底下的国、州议席,甚至需要在若干马来选区有所斩获,方可获得是够议席组织政府。否则在马来选票分裂的情况下,巫统与国盟两强相争,霹雳州最终可能呈现无联盟过半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