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华研智库 > 专栏文章

企业参与决定双轨制技职培训的成败

时间:2023-02-09  来源:  张运华博士 点击:

近年来技术与职业教育(技职教育)逐渐获得各国政府和国际教育组织的重视,并把技职教育视为促进公平、包容和可持续经济和社会的一项重要策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87年在德国柏林召开第一届国际技术和职业教育大会,肯定了技职教育对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及促进就业增长的重要作用。意识到技职教育的重要性,马来西亚政府在过去十年内对技职教育的资源投入大幅增加,从2014年财政预算的1.78亿令吉拨款增加到2023年的67亿令吉。在我国,人力资源部是技职教育最主要的推动者之一,其对技职的认证始于1993年,目前可以通过三种方式获取,即在学院完成技职课程,参与国家双轨培训制(双轨制)的课程或通过个人工作经验考证。

001.jpg

(图片来源:中国科技网)

政府是在2004年5月19日引进德国双轨制技职教育制度,指在解决技职课程设计或实作设备与现实工作要求之间的落差以满足行业的当前需求。双轨制是一种让企业参与学校培训的校企合作模式,其特点是学员在两个场所同时完成学习;在技职院校学习理论基础及在企业接受职场技能培训。由于学员在校学习的时数占了全部课程的20%至30%,而在职场培训的比重高达70%至80%,双轨制被视为更有效培训出符合职场需求的技术人才,拥有更高职场文化修养和懂得和自我增值的职场新鲜人。双轨制实行小班制度,即理论课的师生比例不能超过1:25;而职场培训的实作课规定师父和学员的比例不得超过1:5。由此可见,企业的参与对双轨制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002.JPG

(图片来源:www.bharian.com.my/bisnes/lain-lain/2021/04/811438/insentif-industri-automotif-bantu-syarikat-tempatan-berkembang)

根据技能发展局的年度报告显示,2007年参与双轨制的企业数量只有36家,新增学员人数为1878人。为了吸引更多企业参与双轨制,政府从2008年开始允许参与的企业索回缴纳的人力资源发展基金。政府也允许参与的企业在公司所得税中扣除费用。为了更灵活执行双轨制和让企业拥有更大的伸缩性配合,技能发展局在2011年提供两种进行双轨制的方式,第一种是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企业只提供职场技能培训,而合作的技职院校教授理论基础,第二种是校企合一模式,由企业在职场内设立本身的培训中心,让企业员工接受理论和实作的内部培训。

003.jpg

(图片来源:capital.asia)

从2004年开始实行双轨制至2018年为止,总共累积了5554家企业、2652所技职院校和108536名学员参与各种的双轨制培训课程,相等于平均每年有397家企业和190所技职院校参与。在企业当中,中小企业的参与率最高,占了71.9%,跨国企业有21.2%,政府关联公司和政府机构有6.5%及剩余的0.5%来自非盈利机构。至于技职院校,私立技职院校占了2312所中的87.2%,其余的12.8%是公立技职院校。

004.jpg

(图片来源:www.facebook.com/SMEMalaysia/)

双轨制在实行过程中面临了许多关键挑战。参与双轨制的企业数目在过去几年虽然维持在1000家左右,然而事实是企业的参与率还是差强人意。根据马来西亚中小型企业机构2020年的数据,马来西亚的919,764家企业当中有1.5%是大型企业、2.3%是中型企业、21.3%是小型企业及76.5%属于微型企业。因此,过去几年参与双轨制的大中型企业不到总数的3%。经济不景气、聘用政策、企业家心态等是影响企业参与的主要因素,例如2010年和2011年的企业参与在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过后大幅下降。政府机构和政府关联公司的参与率尤其不理想,主要是聘用程序缺乏灵活性和严重的沉员问题让政府机构和政府关联公司很难再吸纳双轨制学员。中小型企业对双轨制不感兴趣的原因主要有三:(1)大部分的中小型企业属于家庭式经营,企业没有一个良好的培训管理和支援系统,经营者也缺乏资金投资在培训的设备上。(2)同时拥有技术经验和教学认证资格的企业师父少之又少,加上企业本身已经面对员工短缺问题,无法腾出有经验的员工去培训学员及(3)担心留不住人才,不愿意花钱替别人培训员工。

由此可见,我国要通过双轨制来完善和提升技职教育的目的还有很长的路程。政府需要展现出更大的决心扫除企业参与双轨制培训的障碍,企业也必须拿出诚意配合,毕竟一人难唱独板腔。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