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第二届马来西亚华人研究国际双年会论文集
人文与文学卷 ISBN: 978-983-3908-34-9 页数:545页 |
社会与政治卷 ISBN: 978-983-3908-35-6 页数:462页 |
出版:华社研究中心
出版年份:2015年
每本售价:RM40
编委:庄华兴、潘永强、许德发、张运华、张景云、祝家丰、徐威雄、郑庭河、饶兆斌、邱克威、詹缘端
2014年6月20日及21日,来自国内外学者近百人参加了在吉隆坡精英大学理工与艺术学院举行的第二届马来西亚华人研究国际双年会。本届会议主题为“变迁中的马来西亚与华人社会”,并以二战后的马来西亚社会的变迁为研讨重点。
两天研讨会发表的论文和大会参与的各项讨论,反映了马来西亚和华人社会正处于转变的关键年代。
编委会共选出了38篇研讨会发表的论文,分别编成《人文与文学卷》及《社会与政治卷》二册,作为第二届研讨会的大会论文集。人文卷共收录22篇,社会卷则有16篇。
《人文与文学卷》收录的篇章,足以说明文化、文学到语言和艺术,都进入一个新的转变期。
马华文学从文学群体和作家个体,从文学题裁到创作和书写的类型,从文学意识到文学理论的变化,将马华文学从宏观书写到作家个人的创作特色,都可以放置在国家独立以来多变的华人社会和世界文学的互动中做深入考察。王德威教授将马华文学与华语语系文学对比,企图将马华文学从移民和国族建构的功能性观点导向参与文学主体性的世界文学靠拢,提供了马华文学重新定位的一个整全视角。
国家独立数十年来的马华文化艺术领域的发展,仿佛也处于多样变动的状态。华人方言的变化与流失是相当显著的例子。文化信仰的认同与浮动同步发生,但日常中也不难发现诸多有意味的华人文化生命力的鲜活实例,特别是宗教活动与饮食的地方性特色,都展现出某种推陈出新的可能。
《社会与政治卷》各篇讨论的政治社会的波动,谈到族群政治与华人身份认同纠葛的许多篇章,涵盖历史事件、电影叙事、语言政策,乃至于处在多元社会中的华文教育和华校的自主和被动,都会触及华人在本土与自身身份和族群文化竞争的张力之中。吴小安教授提到的中国性/华人性的概念与典律问题,概是马华社会长期会面对的刺激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