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最新动态 > 新闻

陈充恩电子图书馆

时间:2017-09-13  来源:   点击:

华社研究中心成立于1985年。成立三十年来,华研研究出版百种以上的专著及专题报告,举行数百场的研讨活动和论坛,建立了马来西亚华人研究的图书与文献的资料库,设立集贤图书馆及数个特藏室,典藏超过十万笔各类专著与研究资料,是马来西亚华人研究最完整的资料与档案馆。2.jpg

自2010年开始,为确保华社重要的文献历史资料得以最安全的保存,为提升学术研究及资讯网络工作,华研计划将集贤图书馆馆藏资料数码电子化,希望有效流通马来来西亚和华社的重要图书资料与文献,方便国际学界随时可以通过网际网络进行资料检索,使马来西亚华人研究朝向国际学术交流网络迈进。

2010年底,华研举办了南洋商报十大义演,共筹得RM215,000,以及李氏基金捐助RM100,000添购硬体设备,全数投入添购一套大型数码扫描机及基本的电子图书馆编辑软件。迄今,华研首阶段电子图书馆花费已超过RM315,000。

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大型扫描器採购后,扫描后的大量电子资料的偖存亟需庞大和昂贵的伺服器储存空间(server)及以及云端储存空间作为备份(Backup),同时更需要採购一套完整的电子图书馆管理软件(Limb Gallery Digital Library License或另一种德国产品)及附加一台小型KODAK扫描器(A3)等电脑器材,以便全面落实集贤图书馆变成华社的第一家电子图书馆(E-LIBRARY)的理想。

2012年,我国著名的马来语词典学家杨贵谊和陈妙华夫妇捐赠给华研毕生藏书含手稿总数约40,000册/件,包含马来文(含印尼文)、中文与英文的各种书籍、出版刊物、报纸以及手稿,等等。其中,1,400多部马来文等各种语文辞典和字典,是杨老师夫妇从事马来文、中文和英文辞典编纂工作近五十年的精心收藏,极具特色。

杨老师给华研乃至于马来西亚文化史上深具典范意义的文化餽赠,不仅使华社的华马语言文化的学术研究建立了桥头堡,长期而言,将对国家民族的语言文化的学术研究、族群交流与民族谅解做出重大的贡献。为此,华研特设“杨贵谊陈妙华赠书珍藏室”,并耗费二十馀万元增设气体防火设备,加大力度提升馆藏设施,期使馆藏资料具有高度的安全保障。

华研的文化工作使命及电子图书馆概念,有幸获得马来西亚百年名校锺灵中学2的一批校友们及锺灵董事会的支持,咸认协助落实华社与华人研究的文化事业,与锺灵办学精神,推动中西文化与马来西亚文化的理念一致。

锺灵中学故校长陈充恩先生毕生的教育理念,乃主张发扬华人的中国文化,与强调对东西文化的学习与融合,将有助于产生优秀的马来西(亚)文化。陈故校长伟大的教育理念,矗立百年育才的锺灵精神的核心价值观,60馀年来培育无数开枝散业于七洋五洲的锺灵人,是我国华文教育的永久典范。

基于文化教育与民族历史的共识,一批锺灵中学校友毅然发起支持华研电子图书馆的概念,倡议为华研电子图书馆筹募一笔经费,并以“华社研究中心陈充恩电子图书馆”命名,资以铭怀恩师的无私教诲,并表达对故校长陈充恩先生毕生致力马来西亚文化理念的深深敬意。

 

 

陈充恩电子图书馆.pdf
文件类型: .pdf acee28fc6563b52db99b2f4df6714421.pdf (586.80 KB)
陈充恩电子图书馆捐献名单.pdf
文件类型: .pdf c1d9459082a93befbdbfae30c796866f.pdf (155.42 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