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最新动态 > 报导/言论

华研应发挥档案馆的功能

时间:2008-08-09  来源:星洲日报  作者:黄海生 点击:

华社研究中心主任文平强在其大作〈成立华人档案馆〉中,指出华人在国家历史地位犹未得到官方的认同,在建构华人历史与保存文化工作上尚需要作出一番努力;华人不仅要重视历史文化研究,亦不可忽略收集、保存和管理资料的工作。文主任慨叹至今华社还没有一所华人档案馆,献议成立华人档案馆,乃有感而发。

华社本身成立一所专业的华人档案馆特别机构,以保存华社民间的资料如会馆资料、商业档案、族谱及个人文献是大马华人的愿景;但考量到大马华人在肩负华教发展的沉重负担,我们应尽量寻求其他善策。

由英政府殖民地时代到独立后,官方档案没有中文版的档案,所以,国家档案局无储存华文档案的情况是可以理解的。文主任在文中透露华总曾与国家档案局接触,后者表示有意收集民间华文资料,但囿于职员不谙华文,计划只好搁置;希望华社伸出援手。

笔者认为华总在这节骨眼的当儿,应当机立断,作出果敢的决定,即承诺协助工作。华总可代安排职员到国家档案局服务,支援该局专业化地收集、保存及管理华文资料的工作。前年8月马华总秘书黄家泉曾向报界宣称马华总部将设立以大马华人文化和历史为主的图书馆,并由他本人偕同马华中央党校和前新加坡大学图书馆副主任陈星南博士主导,协同大马华团一起保存完整的史料。基于此共识,若华总就国家档案局提及之问题与马华中央党校洽商,笔者深信后者当会义不容辞,乐意提供深谙华文之职员。

若华社执意要拥有本身的档案馆,笔者建议扩展华人研究中心的运作范围。华研成立于1985年,是这片土地上唯一属于华社的研究中心。创办宗旨是研究华社之各项问题,并收集政经文教领域之资料,举办学术研讨会及政治座谈会,出版有关方面之研究成果和书籍期刊。

由于华人传统上重教育、轻历史,20多年来华研在资源匮乏、营运基金不足的情况下,惨淡经营;惟学术出版表现不弱。《马来西亚华人研究学刊》刊登之论文涵盖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及族群关系各领域;并从跨学科视野角度对华人社会进行学术研究;《人文杂志》是人文导向的高水平的综合性季刊,可惜因财务问题于2005年停刊。华社动用千万零吉重建校舍,是稀松平常事。大马唯一的华人研究中心,一路走来,都处于捉襟见肘的情况;靠几百万的基金衍生之利息应付营运开销,举步维艰,难于展开工作。

基于现实情况,笔者认为与其另耗巨资兴建档案馆,不如珍惜眼前人,增加华研的赞助基金。目前,华研急需华人企业界的支援。在现有的运作基础上,华研如能享有充裕的运作基金,较宽裕的运作空间,华研可卯足全力进行专业化的工作;同时增聘职员,进行收集及编档华社民间史料,发挥档案馆的功能。

会馆资料是华社的珍贵人文资产之一,部份华社乡团会馆资料流失,至为可惜。几年前,笔者曾到雪隆惠州会馆查阅60多年前抗战期间东江华侨回国服务团吉隆坡队之资料,失望而归;都门惠州会馆大厦在重建时,丢失大部份历史资料。

成立华人档案馆将能减少历史资料流失,有助于构建一部大马华人史,一部完整记载华族在这片土地上拓荒建国的共同记忆。

摘自:http://opinions.sinchew-i.com/node/6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