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最新动态 > 报导/言论

文平强 华社的研究所档案馆和博物馆

时间:2009-08-04  来源:星洲日报  作者:文平强 点击:

在功能和性质上,研究所、档案馆和博物馆是三个不同的机构,各机构扮演专门的角色。但是在文化层面上,它们是三位一体的系统,是一个国家或族群的社会体系的一部份。在文明进展过程中,研究所、档案馆和博物馆是一个民族不可缺一的基本文化设施。
 
马来西亚华社有许许多多骄人的成就。在文化事业上,最为人羡慕的是它在中港台以外最完整的华文教育系统。其他比如几千所的会馆、寺庙、文化团体等,活跃的华文报业与出版社,都是华社历年来自强不息精神的表现。美中不足的是,华社在收集历史资料和文物的工作上还存在著明显的缺陷。
 
档案馆是专门的文字资料收藏馆。其功能不同于大学或研究所的图书馆,所收的资料恰恰是一般图书馆不重视的。档案馆的特色是专门收集尚未出版的原始资料。
 
如会议记录、年度报告、特刊、校刊、族谱、报章、画报、介绍/宣传小册子、相片、手稿、书信、日记、口述历史等等。所收集的资料的范围非常广,牵涉到日常生活各式各样有关文化、历史、教育、社会、经济、政治、文学、艺术(包括传统音乐、戏剧等)、医学、科学与科技等等的资料。
 
马来西亚国家档案馆是以收集官方资料为主。英殖民时代及独立后的档案都存留在其丰富的官藏中,是国家历史研究不可不参考的资料。国家档案馆只求收集和管理官方文件,对民间资料不太看重。就以华文资料为例,即使收了也没有专业职员处理。显然的,收集华社的民间资料只能由华社本身去办。长期忽略了这个必要的任务,资料的流失就会达到了难于弥补的危险程度。若抢救工作不快步展开。华人在这个国家的历史就更难写了。
 
今天的事是明天的历史。有了记载就有历史的价值。除了报章的报导,记载的方式包括会议记录、书信、个人记录、日记、相片等。与其把原本是宝贵的史料丢掉,不如把它永远的保存在档案馆里。等到适合的时候,给后人有个可靠的参考文件和资料来做严肃的学术论文和研究。
 
有了民间档案馆,民间的资料就有专门的收藏处。民间捐出来的资料是以专业方式处理,无需担忧资料内容会泄露出去。档案馆资料有公开的和“保密”的。有关私人、家族或团体的资料,捐送人/单位可以设立参考资料条件。其中两种做法是把资料“保密”若干年后才允许使用,或者需要捐送人/单位的书面允许才让有关学术研究者参考。
 
设档案馆收集民间资料
 
档案馆需要相当大的空间和经费。收集的资料需要进行分类、编目、收藏、维修、记录等等。与图书馆不同,档案馆有其严格的操作程序。参考人是不允许进入资料室寻找档案或把档案借出的;参考人须填上表格注明档案的题目和编号,再由管理员寻找后传递给参考人在阅读室使用。
 
因为档案馆专业的角色,研究所不可能也扮演这个角色。所以设立一所独立的档案馆是有必要的,以示可以对民间资料的重视。一些居住在马来西亚的华人家庭可以追溯到七代以上或等于两个世纪的历史。只可惜华社并没有真实的资料来论证这个事实和华人多方面的贡献。相反的,大量的资料和文物已经永远地流失了。华社所拥有的极可能是限于两三代的资料。这是因为一般上,儿子或孙子将把他们的父亲或爷爷的资料丢掉。所以华社可以收集到的资料很难追溯到60年以前的年代。当这一代抛弃上一两代人的资料,华社永远只剩下当代或仅仅上一代人的资料。这个不珍惜“旧”资料的习惯是华社须要面对的问题。
 
华社没有一所民间档案馆,也没有成立全国性的华人博物馆。博物馆是展示历史和人文精神最完美的媒介。在此落地生根200年并拥有600万人口、数千所会馆和上万个商业机构的华人社会,竟然没有一座代表性的博物馆。这是不可思议的。中国创办现代博物馆只始于100年前,但是中国博物馆事业蒸蒸日上,至今已超过两千座,成为现代生活不可缺少的文化食粮。
 
成立华人博物馆刻不容缓
 
博物馆是收藏历史文物的“档案馆”。它象征一个族群对文化认同和认知的敏感性,同时也反映其文化成熟的标志。博物馆以展示形式与档案馆的角色相配合。它把过去社会的情况与变迁做多方面的展示和解释,以达到教育和启发后人的作用。华社应该考虑成立华人博物馆,同时也弥补国家博物馆某些方面的不足。
 
落实华社拥有研究所、档案馆和博物馆的文化大业,一个较理想的方法是在同一个地方建立以三座为一体的建设。它即可成为文化中心,也可成为旅游点。
 
关于档案馆和博物馆的成立,关键问题在于经费。华社基本上不缺钱。经费问题在于认同与领导。认同是基于全体华社对历史文件和文物收集和保存的实际行动;领导则是基于民间的积极响应和支持。华社需要面对的是成立代表性的民间博物馆和档案馆的必要性。问题不是应该不应该,而是什么时候。
 
在没有别的经费来源之下,华社只能够展示其自强不息的精神来促成这项文化事业。只要华社发挥其凝集力和经济实力,经费问题不是障碍。
 
历史在呼唤,只等待华社的认同与响应。

摘自:http://search.sinchew-i.com/node/381955?k=%E6%AA%94%E6%A1%88%E9%A4%A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