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最新动态 > 报导/言论

三宝山,宝藏山(上篇)

时间:2009-02-16  来源:东方日报  报导:刘国伟 点击:

学者认为,通过研究马六甲三宝山和青云亭的原始资料,有助于弥补早期华人移民历史里留下的空白。
 
德高望重的华教元老沉慕羽与世长辞,全国华社同仁无不为之叹息。而随著沈老离世,与他相关之事也变得更加珍贵。沈老除了为华教贡献其一生之外,在华人文化与权利备受打压的历史里,他更多次挺身而出,为国为民做理应的斗争和争取,是所有华人的楷模。
 
三宝山与青云亭,这两个在我国华人社会具有浓厚文化色彩的地方,与已故沈老就有著微妙难解的层层关系。三宝山走出当年的捍卫与斗争史后,接下来的日子里,它将与青云亭一起成为学者研究马来西亚华人早期历史时,必要选择的景点。
 
学者认为,马六甲三宝山与青云亭的历史资料尚未完整,因此,有必要更详细去收集所有在早期遗留下来的历史文物,以完整编纂马来西亚华人的历史。
 
拉曼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黄文斌、华社研究中心主任文平强与新纪元学院族群研究中心前研究员叶汉伦,通过马六甲中华大会堂的推动,以及马华公会领袖在资金上的争取,成立研究小组,今年初开始展开庞大的三宝山与青云亭原始资料编纂和研究计划。
 
本报专题记者特地跟随黄文斌到三宝山和青云亭去,听他的考察解说。他表示:“整个研究计划涉及到墓碑、碑文、历史档案及马六甲早期华人社会发展之概况。”
 
据资料显示,三宝山当年是在已经故第二任甲必丹李为经带头集资下,向荷兰殖民政府购买此地,并献给青云亭,作为华人的坟地。直到现在,三宝山依然是属于青云亭的管辖单位。
 
研究历史价值
 
黄文斌也表示,马来西亚本身的历史也是从马六甲王朝开始,但最重要促使这次研究计划的原因,是在于两点。
 
“第一,马六甲曾经是一个国际港口,因此有著许多历史价值。第二,郑和7次下西洋有在这里居住过,而且一些在当时具有重要地位的人物历史并没有被历史记载。”
 
史料多是官方
 
黄文斌希望借此将这段历史能够完整记录,毕竟目前存有的历史资料并不多,而且大多数都是官方的资料。
 
“另外,马六甲经过多个国家包括葡萄牙与荷兰等的殖民,但可惜的是,我们所有的历史档案却只有英殖民的部分。而更早前的历史,更是少之又少。”
 
我国华族历史研究委员会顾问林源瑞受访时,对此表示认同,并希望上述研究计划能够顺利进行,以便成功将我国华社失去的历史复原。
 
自英殖民地政府统治马六甲直到独立后的今天,170多年来,三宝山曾先后6次遭受各有关当局征用的厄运,但每次都遭到华人社团的强烈反对,最终都化险为夷,度过了一次又一次的难关,宝存了三宝山的完整。
 
林源瑞也说:“三宝山的地皮对很多有野心的人来说,是一块价值连城的宝物,因此就有人三番四次联合有关当局,运用各种手段去夺取此地。”
 
已故华教元老沉慕羽,就曾参与在捍卫三宝山的斗争中,为我国华人社会作出巨大的贡献。

 
青云亭融合儒佛道教风格
 
拉曼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黄文斌表示,青云亭早期是个宗教中心,但是由于它同时具备了儒、佛、道的特征于一身,因此也就变成了各种信仰的中心。
 
“除此,它也是权力中心,因为以前甲必丹都是在这里办事,包括在这里解决人民的纠纷,因此这地方也就是一个仲裁中心。”
 
他指出,某个程度上,青云亭也是福利中心,因为它都会在当时救济贫苦人士,及安排逝世华人进行埋葬。
 
“另外我在猜想的是,它可能也是教育中心,因为以前的寺庙是有教育民众的功能。”
 
接著黄文斌说,青云亭除了祭拜佛教的神像,如观音等,也有道教的风格,如旗杆,而在庙里就有“立德立功”的牌匾及拜神主牌的观念,这就属于儒家的传统。
 
“因为移民社会的关系,所以这里展现了儒佛教的风格,儒佛教可说已完全融合在一起了。”
 
青云亭座落于如今的马六甲市区鸡场街,是新马两地历史最悠久的古庙。
 
因庙内供奉主神观音大士,故亦称观音亭,有关青云亭名字的由来,嘉庆六年重修青云亭碑记云:“吾想夫通货积财,应自始有,而臻富有莫大之崇高,有凌宵直上之势,如青云之得路焉,获利故无慊于得名也,故额斯亭曰青云亭”,乃取其平步青云之意。
 
青云亭创建之日期,颇多争论,难以确知。但根据庙内碑文资料,青云亭乃由马六甲第一任华人甲必丹郑芳扬(又名郑启基),在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或之前)所建,较为可信。
 
为了纪念这位倡建人,庙内供奉郑氏的神主牌,上书“大明甲必丹郑公”。

 
上山考墓碑 集体写史料
 
“这项研究计划主要有赖于甲州中华大会堂的推动,我们也有通过马华甲市区前国会议员王乃志向政府取得15万令吉拨款,而当时在任的马华总会长黄家定则拨款5万令吉在这个计划中。”
 
拉曼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黄文斌表示,基于三宝山及青云亭的原始资料的贫乏和零落,第一手资料的搜集是关键性工作。
 
“有关研究的方式,将会是通过档案搜集、文献研究、实地考察及口述历史来进行。”
 
他说:“除了国家档案局的相关文件、地方档案馆,如马六甲分馆的资料,特别是从葡萄牙、荷兰、英殖民时期至独立初期的官方资料及档案。我们也会注意中国历史文献中有关马六甲的资料。”
 
“我们也会广泛搜集相关华团及义山组织的特刊、会议记录、历史文物建筑、社区发展及管理等相关文献。接著实地考察三宝山及青云亭的碑文、坟墓构造。就连它们相关的会馆、商会、庙宇等组织都必须进行实地考察。”
 
黄文斌同时表示,将选择三宝山及青云亭的管理层、创办人的后裔、当地耆宿、文教界人士等,通过口述方式宝存当地人的真实经验与记忆。
 
“我们会尽量搜集青云亭历届甲必丹与亭主的历史或故事,可能也会研究他们的墓碑。”

 
三宝山遍地是“宝藏”
 
刚与世长辞的华教元老沉慕羽,与青云亭及三宝山有著剪不断的微妙关系。在青云亭内,有好些名书家的墨宝,其中就包括了沈慕羽的墨迹。
 
另外,据居住在三宝山下的资深报人古玉梁透露,沈慕羽与青云亭住持之一的金星法师,甚是投契,是知己好友。
 
在沈慕羽在世的晚年,当时虽然已年过80高龄,加上双脚无力,但却曾参与第二届重阳文化庆典活动中的“红龙护驾,沈老环山”的环节,他当时仍坚持乘轿子一同参与重阳庆典,传承文化的精神值得后辈学习。
 
除此,他也曾在报章上自称从小喝三宝井的井水长大。而位于马六甲市三宝山脚下的4层楼建筑物,更将装修为沈慕羽书法文物馆。这是在他逝世的几个小时前获得社团注册局批准成立,并完成购置文物馆建筑物的程序,成立书法文物馆也是其遗愿之一。
 
今天的三宝山位于马六甲市的东南部,面积106英亩,高109尺,山上共有1万2500多座坟墓,是中国以外的最大华人坟山,是华人数百年来落地生根、辛勤开垦的见证,也是中马两国人民和睦相处、亲善友谊的象征。
 
在往年,曾发生多次有关当局欲借发展为由铲平三宝山的事件,但都捍卫成功。